作为“第一国门”所在地、首都重点平原新城,顺义区聚焦“国际化类海外”,打造产城融合的开放高地,在航空航天、第三代半导体、医药健康等领域形成国际化产业生态。
位于顺义区的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如今已进入施工收尾阶段,本月底将完成规划验收。“这是‘罗罗’(罗尔斯·罗伊斯)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深化与国航的合作关系,同时积极拓展维修产能,匹配客户的业务增长需求。”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工程副总经理Keith Goldfinch表示。
在首都国际机场的东北方向,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已经成为中德乃至中欧经济技术合作的试验田和新范式。北京小伙张鼎然与德国妻子珍妮的公司塔哒文化,经过多方考察,也决定落地在这儿。“中德示范区的战略布局、政策支持和产业生态,让我们看到了市场前景。期待在这里与更多的伙伴携手共进。”塔哒文化执行董事张珍妮说。
今年5月,2025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在顺义举办,持续擦亮了“中德欧合作看顺义”的金名片,也积极构建了中德欧产业生态共同体。同时,顺义区作为HICOOL峰会的永久举办地,已通过大赛吸引全球394个优质项目、306名人才落地发展,国际化创新集群效应、类海外人才氛围显著提升,北京铭镓半导体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导膜法方向我们现在跟日本对比的话,良率基本上能提升30%到40%。我们节能降耗方面下降了50%。”北京铭镓半导体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赵德刚介绍。
顺义区作为“第一国门”所在地,依托政策创新,也建成了全国首个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截至目前,有13款药品通过这一政策供应到患者手中,解决了用药的可及性。同时我们也搭建了罕见病的筛查诊治到用药保障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惠及了大概2000多名患者。”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贸易发展处处长王政权介绍。
未来,顺义区将继续聚焦“国际化类海外”定位,重点建设临空经济先行区和产城融合国际新城。到2030年,经济总量将突破3300亿元。
“顺义区围绕‘国际化类海外’定位,不断释放综合保税区、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等国际资源要素功能,巩固对外开放主阵地,推动高端制造业挑大梁、现代服务业提质效,不断优化开放环境氛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顺义实践的新篇章。”顺义区区长崔小浩表示。
(来源:北京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