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火种在此生生不息
  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内部。供图

  ■本报记者 王琳琳

  位于龙湾屯镇的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传承红色精神、汲取奋进力量的重要阵地。这座依托抗战遗迹建立的纪念馆,以其独特的“地下长城”和峥嵘岁月记忆,吸引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青年学子及社会各界人士来此参观学习。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自1987年正式开放以来,累计接待参观党员群众1120万余人,红色火种在此生生不息。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焦庄户人民利用地道与敌人展开150余次战斗,有力打击了侵略者,被授予“人民第一堡垒”称号。为铭记这段光辉历史,1964年,“焦庄户民兵斗争史陈列室”成立,1987年更名为“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此后逐步发展为集教育、展示、研究为一体的红色文化地标。

  今年5月,纪念馆更换布展重新亮相,通过丰富详实的图文史料、实物陈列、沉浸式的情景再现,将那段烽火岁月中军民同心、浴血奋战的英雄史诗生动呈现。

  玻璃展柜中,民兵使用过的土枪、自制地雷、传递情报的鸡毛信、修补衣物的针线包等珍贵文物,无声诉说着当年斗争的艰苦卓绝。巨幅历史照片、场景复原模型,则生动再现了军民同心挖地道、传递信息、救治伤员等经典场景。

  离开展馆,踏入长达830米的地道旧址,更能切身感受“地下长城”的震撼。地道内,狭窄的通道仅容一人通过,掩体、翻板、瞭望孔等设施保存完好。参观者在昏黄的灯光下前行,想象着当年焦庄户人民在此隐蔽作战、传递情报的艰辛与智慧。

  为了深化教育效果,纪念馆还精心拓展了学习空间。在红色电影放映室内,《地道战》《地雷战》等经典影片轮番播映,参观者在光影中重温那段烽火传奇。红色图书馆里收藏了抗战历史、党史、军史等文献书籍,参观者可以在阅读中沉淀参观感悟,进一步深化对红色精神的理解与传承。

  在“七一”前夕,纪念馆迎来参观高峰,成为各级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首选之地,日均接待量远超平时。大家在展馆中学习历史,在地道中体验艰辛,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在研讨中交流感悟。

  “我们不仅要保护好、展示好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更要让它们‘开口说话’,希望每一位参观者都能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转化为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实际行动。”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关注
   第04版:公益广告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顺义区“国际化类海外”产业环境培育新质生产力
红色火种在此生生不息
26支绿茵劲旅点燃全民健身盛夏
顺义3人上榜“中国好人榜”
2个路口改造完工
顺义绿色低碳转型交出亮眼答卷
顺义时讯综合新闻02红色火种在此生生不息 2025-07-04 2 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